所谓预制菜,指的是以农、畜、禽、水产品为原料,配以各类辅料,用现代化标准规模化生产,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和制作,再进行卫生、科学封装的便捷菜品。
从类型上看,预制菜分为即食食品、即热食品、即烹食品和即配食品。开袋即食的鸡胸肉、午餐肉罐头,就属于即食食品;需要用加热后才能吃的方便面,就属于即热食品;经过简单烹调就可出锅的鱼香肉丝、梅菜扣肉等,就属于即烹食品,这也是当前外卖的主要形式;免洗免切的净菜,就属于即配食品。由此可见,当下无论是烹饪大师还是外卖常客,似乎都难以逃脱“预制菜”的包围。
方便快捷的预制菜目前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。京东发布的《年预制菜线上消费趋势洞察报告》显示,年1月至10月期间,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%,26-45岁的用户为购买预制菜的主力军,成交额占比达七成以上。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采购节点也有原来的节日向日常转变。
预制菜如此普遍,不禁让人担忧:长期吃预制菜,会不会对人的身体有害?怎么吃预制菜,才能做到既方便快捷,又营养健康呢?
预制菜的优缺点
首先要明确的是,预制菜有明显的优缺点。
优点:
1.预制菜最主要的优点就是,它免去了买菜、洗菜、切菜等程序,节省精力,十分便捷。
2.对于餐饮经营者,尤其是外卖来说,预制菜能更大程度地节约人力、空间和成本,而且出餐快,食客无需等待过长时间。
3.食品安全相对更有保障:相对于餐饮门店,正规厂家生产的预制菜在食材方面会更为安全可靠。
缺点:
1.预制菜的口味都是统一根据大多人的口味设置好的,无法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。
2.口感上不如新鲜出锅的菜肴,因为预制菜的原料已经被加热处理过一次,而顾客买到手以后还要经过二次加热,口感上会受到影响。再有,很多预制菜都是经过冷冻保存的,在冷冻的过程中,食物的口感和质地也会受到改变。
3.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,大多数预制菜为荤食,蔬菜有一定的限制,常见的是胡萝卜、豌豆、笋、土豆等,缺乏绿叶菜。
在此需要说明的是,很多人会质疑预制菜的营养问题,认为预制菜难以保留蔬菜中的维生素、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。对此专家分析称,预制菜经过热加工处理后,流失的营养素主要是蔬菜中的维生素和少量的矿物质,膳食纤维没有很大损失。而且即使是家庭烹饪新鲜蔬菜,也会造成营养素的流失。比如,加热会让维生素C流失,炒菜的话一般维生素C会流失20%~30%。除此之外,各国研究数据都证明,合理冷冻保存的食材,仍能保存其中绝大部分的营养素。
不过,有营养学家并不建议人们长期三餐都吃预制菜,主要原因有二:
1.可能会长胖:很多预制菜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以及为了更长的保存期,脂肪含量较高,热量不低。如果经常吃这样的高脂肪预制菜,很容易脂肪超标,增加肥胖风险。
2.增加慢性病风险:大多数预制菜口味偏咸偏辣,含盐量高。如果长期食用,可能会导致盐摄入超标,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。
吃预制菜,如何兼顾“吃饱”与“营养”?
虽然常吃预制菜可能对健康不利,但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,预制菜确实是一种刚需。更何况,现代社会,吃零食、点外卖都难以逃脱预制菜的安排。在这种情况下,消费者如何才能兼顾“吃饱”和“营养”呢?
1.注意荤素搭配:点餐的时候尽量选择有肉有菜的菜肴,特别是有绿叶菜的,或者直接叮嘱商家单独点一份绿叶菜。
2.避免重油盐的菜品:尽量避免点溜肉段、水煮鱼/肉片、锅包肉、干煸豆角等菜肴,这类菜都是油盐的重灾区。
3.日常多摄入蔬菜和杂粮:很多蔬菜,如生菜、黄瓜、圣女果、西红柿、紫甘蓝、胡萝卜等,都可以清洗干净后直接生吃。平时还可以将烤红薯、煮玉米、燕麦片做为主食的一部分,增加粗粮摄入。
4.看营养成分表:如果是购买带包装的预热菜,可以看好营养成分表上的脂肪和钠含量,选择二者相对低一点的。尽量每餐将脂肪控制在10克以内,钠控制在毫克以内。
5.优先选择品牌:点餐时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餐饮店;购买包装预制菜时注意选择正规大品牌商家。
预制菜作为当下的“蓝海”,往大里说,与保鲜技术、线上购物、冷链物流等息息相关,往小里说,它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。从消费者层面看,口味和品质是决定其是否会购买预制菜的两大因素。今年以来,全国各地均出台了预制菜行业相关标准,整个市场慢慢脱离“野蛮生长”的阶段,逐渐变得规范。但口味单一仍然是预制菜的短板。预制菜如何满足消费者更为丰富和差异化的饮食要求?作为消费者,我们拭目以待。
参考资料:
预制菜“风口”下,赛道怎么选?(农民日报)
你常吃的外卖预制菜,对身体有多大伤害?(科普中国)
你会为预制菜放弃外卖、走进厨房吗?
睡前聊一会儿(人民日报评论)
预制菜:餐饮业的“科技与狠活”?(农视网三农头条)
京东《年预制菜线上消费趋势洞察报告》
综合整理:农视网三农头条编辑刘怡迪
主编:张越
监审:宋锦峰杨全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