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有糖尿病,子女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吗?
这句话是片面性的。我们讲糖尿病它的发病,是有一个遗传的背景,就是遗传的易感性,它和基因是相关的。
如果是你的父母一方有糖尿病,那么他的子女再患糖尿病的几率,与父母没有糖尿病的人相比是高的。
比如说父母没有糖尿病的那他患糖尿病的几率是5%,那如果父母一方有糖尿病是话,那他子女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是20%。
直接说父母有糖尿病,那子女就肯定得糖尿病,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。
糖尿病的发病是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,再加上后天环境的因素,后天环境的因素主要是指生活方式。比如说父母有糖尿病,他们有好几个孩子,有的孩子就好动,有的孩子就好吃不动,那么这个好吃不动的这个孩子,那么将来得糖尿病的几率就会非常高。
所以说父母有糖尿病,子女也不必过于悲观,如果你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,你将来也不一定得糖尿病。
无糖食品可以放心吃吗?
市面上确实有很多无糖点心或者木糖醇糕点,这些食物虽然都标注无糖,声称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食用。
但是,这类无糖食品都是米面制作的,与米饭馒头一样,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,吃了之后也会转化为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。
当然无糖糕点也不能作为主食食用,因为这类糕点与主食不同之处在于,糕点在制作过程中还会添加一定量的鸡蛋、黄油、奶油等成分。糖尿病患者食用了糕点之后,除了血糖升高还会导致血脂异常和热量容易超标。
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无糖点心类食品作为正餐或加餐,加餐最好选择添加成分较少的无糖全麦面包或者苏打饼干。
喜欢吃糕点的糖友可以偶尔少量食用,并相应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。
美食吃多了,多吃点药就能把血糖给降下来?
其实食物都含有一定的能量,进食都会造成血糖升高,而不加以控制地随意摄入各种高热量食物,血糖更会飙升,非常不利于病情控制。
对于糖尿病患者,一定要合理分配每餐能量摄入,不要随性地大吃大喝,这样势必会导致血糖上升,增加胰腺负担。
降糖药物虽然有一定的降糖作用,可是加大药物剂量的同时也加大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的可能。
因此,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干预(如合理饮食、适当运动等)的基础上,以最小剂量的药物来使血糖达标。
不要把降糖药物作为不良生活方式的“挡箭牌”,再多的降糖药也抵挡不了血糖升高给身体带来的伤害。
每餐就吃番薯、玉米,这种做法可取吗?
粗粮主要包括谷物类(比如玉米、燕麦等)、杂豆类(黄豆、绿豆等),以及块茎类(红薯、山药、马铃薯等)。
粗粮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,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。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时间,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,降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肥胖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虽然粗粮有这么多好处,但是曹医生强调,不能因此只吃粗粮,不吃细粮。
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有利有弊。粗粮富含膳食纤维,对于肠道功能较弱的老年人或有胃功能受损的患者,膳食纤维食用过量,可能会出现上腹不适、嗳气、腹胀、食欲下降等问题,影响下一餐的进食。
膳食纤维食用过量还可能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,如钙、铁、锌等。大量进食膳食纤维,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,使蛋白吸收率降低,长期如此,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。
糖尿病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,把粗粮和细粮掺和起来吃。这样一天当中既能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微量营养素,又可以改善餐后血糖。
糖尿病病人不能吃水果吗?
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片面性。水果里面有糖分,含有蔗糖、果糖等等,它的坏处,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就是升高血糖。
但是我们有办法可以满足即吃了水果,也可以保证这个血糖波动不大,升高不多,甚至没有明显升高。
首先吃水果的时间要安排好,你不要在进餐这个时间吃水果,你吃了半个馒头、一瓶鲜奶,一个鸡蛋,你再加上一个苹果或者其他的水果,这个时候的血糖容易高。
但如果说你把吃水果的时间放到两餐中间,就对血糖的影响会相对小些。如果你早上7点吃的早餐,你到上午10点的时候,经过3个小时的活动,你本身的血糖已不是很高了。甚至有的人吃了降糖药物,这个时候的血糖有可能偏低了,开始有饥饿感。
这时可以开始吃点升糖指数不是很高的水果,对于血糖的影响就相对会比较小。
当然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,他本身血糖控制的就不理想,空腹的血糖甚至达十几,饭后的血糖是15、16或者更高,如果你血糖是这种状态,水果就暂时不要吃了。
所以水果不是不能吃,只要血糖控制不太差,控制好吃水果的时间,都是可以的。
#挑战六月不断更#